电减粘胶带原理是什么?电减粘胶水【默尼化工电减粘剂】

2025-09-18 14:03:28 sh默尼 2

简单来说,电减粘胶带(也称电致剥离胶带或电控胶带)的原理是:在施加一定电压后,胶带粘接界面处的化学或物理状态会发生可逆变化,导致粘附力急剧下降甚至完全消失,从而实现轻松、无损的剥离。其核心在于 “通电即失粘,断电即恢复” 的可控特性。

 

目前主流的电减粘技术主要基于两种物理化学效应:

1.电化学分解/腐蚀原理(最常见)

这是市场上大多数电减粘胶带采用的技术。


结构:这种胶带通常采用三明治结构:1.  基层:普通的压敏胶(如丙烯酸胶)。

2.功能层:一层非常薄(纳米级)的活性金属层,通常为铝(Al) 或铜(Cu)。这是实现电减粘的关键。

3.导电层:另一层导电材料(如碳或金属),用于与电源另一极连接,形成回路。

 

工作过程:

1.粘接状态:在不通电时,胶带就像普通双面胶一样,通过表面的压敏胶提供牢固的粘接力。

2.施加电压:当需要剥离时,在胶带的两个电极(即金属层和导电层)之间施加一个直流电压(通常是较低的电压,如12V-100V)。此时,胶带、被粘物和电源形成了一个闭合电路。

3.发生反应:在电场作用下,作为阳极的活性金属层(如铝)会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(类似于电解水或金属腐蚀)。

反应式(以铝为例): `4Al + 3O₂ + 6H₂O + 12e⁻ → 4Al(OH)₃`

金属铝与水分子和氧气反应,生成蓬松、无粘性的氢氧化铝凝胶状物质。

4.界面破坏:这层新生成的物质存在于胶层和被粘物之间,破坏了原有的粘接界面,导致粘附力在几秒到几十秒内迅速下降(可降低95%以上)。

5.轻松剥离:此时,只需很小的力就可以将被粘物完整地取下来,且几乎无残留。

6.不可逆性:此过程是不可逆的。一次通电减粘后,该部位的胶带就失效了。这非常适合一次性拆卸的应用场景。

 

2. 电黏度效应/电润湿原理

这是一种更前沿的技术,依赖于胶粘剂本身性质的改变。胶粘剂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电流变液或含有极性分子的聚合物。这些材料通常由绝缘油和悬浮在其中的微小颗粒组成。

工作过程:

1.  粘接状态:不通电时,胶粘剂内的颗粒无序分布,胶体呈现正常的粘性和流动性。

2.  施加电场:当施加一个强电场(通常需要千伏级的高电压)时,胶粘剂中的极性分子或颗粒会被极化,并沿着电场方向排列成链状结构。

3.  性质突变:这种有序的排列会极大地增加胶粘剂的表观粘度(即看起来的粘稠度)和剪切模量(抵抗变形的能力),使其从一种粘性流体瞬间变成一种类固体状态。

4.  粘接力丧失:这种固化导致其表面润湿性和粘弹性急剧下降,从而失去粘接力。

5.  撤销电场:当撤掉电场后,极性分子或颗粒恢复无序状态,胶粘剂重新变回粘性流体,恢复粘性。因此,这种效应是可逆的。


默尼化工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

致力于离子液体(ILs)研发生产、应用推广和全球销售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技术,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因此得到保障,Tel:021-38228895



标签:   电减粘 电减粘胶带 默尼电减粘剂